音頻信號是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,直接將這些信號進行記錄和重放,頻率響應、失真度、信噪比、動態范圍、聲道分離度等性能指標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。應用數字電子技術,則可突破許多限制,使上述性能指標大幅度提高。數字音響技術就是將音頻模擬信號變成數字信號進行記錄和傳送,放聲時再將數字信號還原成音頻模擬信號。數字信號在記錄和傳送過程中,對通道無線性要求,故基本上不會失真,并且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,能從根本上消除噪聲,因而音響質量優異。采用數字音響技術的CD唱片和傳統的高級密紋唱片(LP)的性能。
將模擬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,稱為A/D轉換,它主要通過取樣、量化和編碼等過程。目前,數字音響系統普通采用脈沖編碼調制(PCM),并加上糾錯奇偶校驗碼(CIRC)等形式數據流,再進行EFM調制進行記錄和傳輸。放聲時,進行解調、糾錯處理后,再經D/A轉換將數字信號還原成模擬音頻信號。
數字技術已廣泛應用在音頻、視頻領域,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,如各種數字激光影碟播放設備等。
各種激光數字影碟的類型特點如下:
LD:又稱鐳射影碟或激光視盤。直徑30cm/20cm,1981年投放市場,模擬圖像,雙通道立體聲,視頻信噪比42dB,音頻信噪比70dB、正、反面播放時間2小時。
CD一V:直徑12cm,1987年投放市場,錄有5minLD節目和20minCD節目,又稱單節目影碟(藍皮書標準)。
CD一G:直徑12cm/8cm,1989年投放市場。它利用CD唱片的子碼區錄有數字圖像信號,重放時,只能顯示靜止(或緩變)的圖像。單面最長錄放時間74min。
CD一EG:直徑12cm,1991年投放市場。它將CD一G的圖像顯示從16色擴展到256色,且增加了剪輯、淡入淡出功能,與CD一G的軟硬件均可相互兼容。
CD一OK:又稱DV卡拉OK。直徑12cm,1992年投放市場,能播放74min符合MPEG標準的全屏活動圖像及CD音質的聲音,能使用PQ檢索方法尋找曲頭,能在不同電視制式的播放機上使用。
VCD:直徑12cm/8cm,1993年投放市場,采用MPEG一I標準,能播放S-VHS級質量的活動圖像和CD音質的聲音,能進行簡單的人機對話操作功能,并能通過CD-ROM驅動器和MPEG插卡由386以上規格的電腦播放。
LD一G:直徑3Dcm,1993年投放市場。記錄有與CD一G相同規格的靜止圖形信息,具有CD一OK和LD一OK雙重功能。